這則成語典故,發(fā)生在晉國都城新絳,虞國、
虢國,今河東平陸、 河南三門峽一帶。魯僖公二年,即公元前 658 年。見《春秋左傳·僖公二年》。晉獻公老謀深算,想消滅虢國,但虞國擋在道上;欲滅虞國,虢國必然相助,難以成功。大臣荀息獻借道計:“虞公目光短淺、貪圖小利,只要送他白玉之璧、千里寶馬,他不會拒絕的。”獻公心中不舍,
荀息說:“虞、虢兩國,唇齒相依。虢國滅,虞國不能獨存。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
虞公那里罷了。”虞公貪圖財寶,竟許諾晉國假道伐虢。虞國大夫
宮之奇勸諫說:“虢國,是虞國的嘴唇。嘴唇?jīng)]了,牙齒寒冷。晉國今日取虢,虞國明日跟著就滅亡了。”虞公不聽,遂許晉國。晉國軍隊借道虞國,消滅了虢國,然后回過頭來,抓住虞公,滅了虞國。
這則成語典故,亦作“假道伐虢”、“滅虢取虞”、“輔車相依”、“唇亡齒寒”等,表示獻公以向?qū)Ψ浇杪返拿x而離間其聯(lián)盟、孤立甚至消滅對方。引伸義是鄰居之間應該相互幫襯,而不是挖墻角。比喻唇亡而齒寒,坑人反害己。